实用中医药杂志

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《实用中医药杂志》是在已故世界著名科学家、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卢嘉锡教授亲自指导下,由新兴的直辖市——重庆市创办的、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优秀学术月刊。本刊从实用出发,以临床实践的学术研究和成果推广为重点,同时兼顾医药评介,提供医药开发、应用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和资料,主要刊登与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报道及学术研究有关的文论,辟有:《论著》、《观察与研究》、《临床报道》、《非药物疗法》、《中西医结合》、《临床研究》、《方药外用》、《老中医经验》、《证治集粹》、《证治探讨》、《中医护理》、《新药展示》、《医生评药》、《神州药房》、《诊疗警示》、《医师笔谈》、《民间医生》、《临床护理》、《医院管理》、《中医保健》、《综述》、《杏林人物》、《杏林新秀》等20多个主要栏目。杂志具有实用、新颖、兼蓄、多彩的特色,已成为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的中医畅销杂志之一。现发行面已覆盖全国各省、市、自治区,并辐射到美国、日本、马来西亚和台湾、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,发行量稳居全国前列。本刊大16开,彩色精印,2010年为72页,每期订价5.50元。半年价33.00元,全年价66.00元。邮发代号78-100,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:CN50-1056/R,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:ISSN1004-2814。全国各地邮局均可预订,脱订者也可直接向杂志编辑部办理邮购。刊社地址: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太平洋广场B座14-7。邮编:400015。联系电话:023-63736801(编辑部)、63846413(广告部)、63720745(办公室/传真)。凭订阅单复印件投稿,同等条件优先选用。欢迎各医药单位、院校、厂家刊登宣传品和广告,有关事项请电话联系(023-63846413)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老年用药危机:科学管理药物,守护健康生活

时间:2025-06-12 14:27:19

据不完全统计,62-85岁人群中,29%的老年人每天服用4种以上非处方药,药物与疾病、药物与药物间的“隐形战争”随时可能爆发。对于慢性病患者和独居老人而言,“一把药”背后潜藏着相互作用、剂量错误、过期失效、重复用药四重风险,犹如在体内埋下不定时炸弹。如何科学管理用药,已成为守护老年健康的必修课。

一、药物相互作用:当“药团”在体内打架慢性病患者平均需同时服用3-5种药物,不同药物可能相互抵消疗效或放大毒性。例如降压药与止痛药联用,可能导致血压骤降;抗生素与降糖药“相遇”,或引发低血糖昏迷。

解决方案:

建立“药物身份证”:将所有用药清单(包括保健品)交给医生审核,利用专业数据库筛查潜在冲突。

分时服用策略:如钙片与甲状腺激素需间隔4小时,避免相互干扰吸收。

二、剂量错误:认知障碍者的用药迷宫

老年性痴呆患者可能因记忆混淆,将一天3次的药片重复服用6次。更隐蔽的风险在于药品剂型错误——复方甘草口服液被错配为复方甘草片,这类因外观相似导致的错误占比超25%。

破局关键:

智能药盒救援:使用带定时警报的分装盒,或通过手机APP设置用药提醒。

简化用药方案:与医生沟通将每日用药次数压缩至2-3次,优先选择长效制剂。

三、过期药品:厨房药箱里的“隐形毒药”

过期抗生素可能从“细菌杀手”沦为“无效安慰剂”,而变质的降压药甚至会产生毒性代谢物。农村地区独居老人家中,过期药堆积现象尤为普遍。

行动指南:

3个月1次药箱大扫除:对照有效期分类清理,黏稠、变色、裂片的药品立即丢弃。

参与公益回收:部分地区设有过期药回收点,避免药物随生活垃圾污染环境。

四、重复用药:成分叠加的致命陷阱

对乙酰氨基酚是感冒药和止痛片的常见成分,若同时服用两种含此成分的药物,24小时内剂量可能超过安全线4倍,直接攻击肝脏。多药同服者中,17.9%的用药错误源于药品通用名相似。

避险法则:

成分溯源法:养成查看药品说明书中“主要成分”栏的习惯,避免同成分叠加。

用药日志法:记录每剂药物的名称、时间,家属定期检查是否存在重复记录。

终极防护:构建三层安全网

  1. 个人层:用药前执行“三查”——查名称、查剂量、查有效期,像核对银行卡密码一样谨慎。

  2. 家庭层:为独居老人配备一周分装药盒,子女通过视频通话远程监督。

  3. 社会层:支持社区开展“安全用药工作坊”,医务人员现场指导药品分类技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