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期刊简介
《实用中医药杂志》是在已故世界著名科学家、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卢嘉锡教授亲自指导下,由新兴的直辖市——重庆市创办的、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优秀学术月刊。本刊从实用出发,以临床实践的学术研究和成果推广为重点,同时兼顾医药评介,提供医药开发、应用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和资料,主要刊登与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报道及学术研究有关的文论,辟有:《论著》、《观察与研究》、《临床报道》、《非药物疗法》、《中西医结合》、《临床研究》、《方药外用》、《老中医经验》、《证治集粹》、《证治探讨》、《中医护理》、《新药展示》、《医生评药》、《神州药房》、《诊疗警示》、《医师笔谈》、《民间医生》、《临床护理》、《医院管理》、《中医保健》、《综述》、《杏林人物》、《杏林新秀》等20多个主要栏目。杂志具有实用、新颖、兼蓄、多彩的特色,已成为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的中医畅销杂志之一。现发行面已覆盖全国各省、市、自治区,并辐射到美国、日本、马来西亚和台湾、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,发行量稳居全国前列。本刊大16开,彩色精印,2010年为72页,每期订价5.50元。半年价33.00元,全年价66.00元。邮发代号78-100,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:CN50-1056/R,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:ISSN1004-2814。全国各地邮局均可预订,脱订者也可直接向杂志编辑部办理邮购。刊社地址: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太平洋广场B座14-7。邮编:400015。联系电话:023-63736801(编辑部)、63846413(广告部)、63720745(办公室/传真)。凭订阅单复印件投稿,同等条件优先选用。欢迎各医药单位、院校、厂家刊登宣传品和广告,有关事项请电话联系(023-63846413)。
22万空座背后的药师考试困局
时间:2025-08-18 15:09:21
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作为医药行业的准入门槛,历来以高含金量著称。然而今年考场上空置的22万个座位,却折射出这场专业认证背后鲜为人知的困境。当我们将镜头对准那些缺席的考生,会发现这场集体弃考事件如同多棱镜,映照出职业认证体系与当代从业者生存状态之间的多重矛盾。
备考压力:知识更新的马拉松
翻开最新版《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大纲》,超过6000个知识点构成的庞杂体系,足以让任何备考者倒吸凉气。这相当于要求考生在半年内消化相当于20本医学教材的内容量,知识更新速度堪比智能手机系统迭代。某三甲医院药剂科主任坦言:“现在的新版教材里,仅抗肿瘤药物章节就新增了17种靶向治疗方案,这些内容很多在职药师日常工作都接触不到。”
对于白天要处理上百张处方的在职考生而言,这种学习强度如同要求马拉松选手同时完成铁人三项。28岁的社区药店主管李雯的备考笔记显示,她每天凌晨4点起床背诵药物化学结构式,但仍在模拟考中连续三次低于及格线,“那些分子式就像不断增殖的病毒,刚记住一批又冒出新的变体”。
时间冲突:职场与考场的拉锯战
考试日期与重要业务节点"撞车",成为压倒在职考生的最后一根稻草。今年10月的考试周,恰逢医疗机构年度药品盘点季,某连锁药企53%的报考员工最终选择放弃。财务数据显示,这些员工平均每月加班时长达到42小时,相当于每天要多工作2个"隐形工作日"。
在校生群体则陷入更残酷的时空挤压。医学院大四学生王磊的课表显示,其期末考试与药师备考完全重叠,“就像同时被推进两台手术室”。教育部数据显示,医药类院校学生平均每天自主复习时间不足1.8小时,这个数字甚至达不到执业药师考试建议的最低学习时长。
制度设计:通过率背后的博弈
近五年执业药师考试平均通过率维持在18%左右波动,这个数字背后是精准的人才调控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弃考率从2019年的14%飙升至如今的37%,形成特殊的"堰塞湖效应"——表面稳定的通过率,实际掩盖了持续增长的退出人群。
多位考务专家指出,现行考试制度存在明显的"三不匹配":专业知识深度与基层岗位需求不匹配、题型设置与实际工作场景不匹配、继续教育要求与行业发展速度不匹配。就像要求所有驾驶员都必须掌握F1赛车技术,却忽视了他们日常只是在城市道路驾驶家用轿车。
这场大规模弃考事件恰似医药人才市场的体温计,测量出的不仅是个体的畏难情绪,更是整个职业认证体系需要直面的系统性发热。当22万人用脚投票,或许提示着我们:该重新审视这场考试的难度曲线,是否已经超出了合理的人才筛选阈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