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用中医药杂志

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《实用中医药杂志》是在已故世界著名科学家、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卢嘉锡教授亲自指导下,由新兴的直辖市——重庆市创办的、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优秀学术月刊。本刊从实用出发,以临床实践的学术研究和成果推广为重点,同时兼顾医药评介,提供医药开发、应用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和资料,主要刊登与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报道及学术研究有关的文论,辟有:《论著》、《观察与研究》、《临床报道》、《非药物疗法》、《中西医结合》、《临床研究》、《方药外用》、《老中医经验》、《证治集粹》、《证治探讨》、《中医护理》、《新药展示》、《医生评药》、《神州药房》、《诊疗警示》、《医师笔谈》、《民间医生》、《临床护理》、《医院管理》、《中医保健》、《综述》、《杏林人物》、《杏林新秀》等20多个主要栏目。杂志具有实用、新颖、兼蓄、多彩的特色,已成为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的中医畅销杂志之一。现发行面已覆盖全国各省、市、自治区,并辐射到美国、日本、马来西亚和台湾、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,发行量稳居全国前列。本刊大16开,彩色精印,2010年为72页,每期订价5.50元。半年价33.00元,全年价66.00元。邮发代号78-100,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:CN50-1056/R,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:ISSN1004-2814。全国各地邮局均可预订,脱订者也可直接向杂志编辑部办理邮购。刊社地址: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太平洋广场B座14-7。邮编:400015。联系电话:023-63736801(编辑部)、63846413(广告部)、63720745(办公室/传真)。凭订阅单复印件投稿,同等条件优先选用。欢迎各医药单位、院校、厂家刊登宣传品和广告,有关事项请电话联系(023-63846413)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《生育友好医院建设指南(2025—2030年)》

时间:2025-08-27 17:52:34

一、政策定位  

2024 年中国总和生育率降至 1.05,为历史新低。国家卫健委联合发改委、财政部、住建部、医保局于 2025 年 3 月发布本指南,明确用 5 年时间把二三级公立医院产科全部建成“生育友好医院”,通过硬件升级、流程再造、支付改革、文化重塑,降低孕产妇焦虑,提升分娩体验。

二、总体目标  

2025 年底:50% 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产科达标;  

2027 年底:80% 达标;  

2030 年底:100% 达标,并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中国生育友好标准”。

三、六大核心指标(硬性指标)  

1. 病房环境  

    单人间比例 ≥40%,双人间 ≥50%,三人间 ≤10%;  

   每间病房配备独立卫浴、婴儿床、陪护沙发、冰箱、微波炉。  

2. 产房配置  

   100% 设置 24 小时 LDR(Labor-Delivery-Recovery)一体化产房;  

    每万分娩量配备 1 间水中分娩室、1 间紧急手术室。  

3. 人员标准  

    助产士:床位比 ≥1:6;  

    新生儿科医师:常驻产房,随叫随到 ≤5 分钟。  

4. 无痛分娩  

   椎管内镇痛率 ≥60%,镇痛等待时间 ≤30 分钟;  

    建立“分娩镇痛快速通道”,麻醉医师 24 h 值班。  

5. 费用友好  

    单人间自费 ≤500 元/日,双人间 ≤300 元/日;  

    新生儿“先诊疗后付费”,出生 72 h 内所有检查、疫苗零押金。  

6. 智慧服务  

    产检预约、床位、麻醉、病历全部掌上办;  

   产后 42 天随访线上完成率 ≥80%。

四、财政与投资机制  

1. 中央基建投资:每新增 1 张产科床位补贴 8 万元;  

2. 省级财政:按床位 1:1 配套;  

3. 专项债:允许地方发行“生育友好医院专项债”,期限 10 年,利率下浮 20 个基点;  

4. 社会资本:鼓励保险资金、公益基金以 PPP 模式参与产房改造。

五、医保与价格改革  

1. 无痛分娩打包支付:医保按病种付费 2600 元/例(含麻醉、材料、监护),超出部分由医院自负;  

2. 家庭化产房加收费用纳入医保乙类,个人自付 20%;  

3. 新生儿疾病筛查“一站式”报销,凭出生医学证明自动触发医保结算。

六、人才与培训  

1. 国家层面:  

   设立“生育友好助产士”执业类别,考试合格直接注册;  

   每年培训 1 万名 LDR 产房护士,中央财政按 5000 元/人补贴。  

2. 医院层面:  

   产科医师每 2 年必须完成 40 学时人文关怀课程;  

    将“患者分娩体验”纳入医师职称晋升量化指标(占 10%)。

七、建设路径  

2025 年 Q2:发布《生育友好医院评价标准(试行)》及评分细则;  

2025 年 Q3:京津冀、长三角、成渝双城经济圈先行试点 200 家医院;  

2026 年:全国推开,建立“红黄绿”进度榜,国家卫健委官网月度公布;  

2027 年:开展第三方评估,对未达标医院亮黄牌,限期 6 个月整改;  

2030 年:全面验收,发布《中国生育友好医院白皮书》。

八、信息化支撑  

1. 全国统一的“生育友好云”:产检、分娩、产后随访数据实时汇聚,孕妇凭二维码跨院共享;  

2. AI 预警:对高危孕妇自动推送风险提醒至产科、麻醉、新生儿科;  

3. 区块链存证:产房视频、病历、费用全程上链,防篡改,便于纠纷溯源。

九、社会与文化营造  

“爸爸陪产假”延长至 15 天,并提供线上陪产课程;  

 医院设立“母乳喂养室”“家庭厨房”,鼓励家属陪产;  

 主流媒体开设“温暖产房”专栏,每月报道优秀案例。

十、风险防控与退出机制  

质量底线:孕产妇死亡率、新生儿死亡率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;  

若发生重大安全事件,立即取消“生育友好医院”称号并公开通报;  

对收费超标、虚假宣传纳入信用黑名单,三年内禁止申报财政补贴。

十一、预期成效  

到 2030 年:  

全国产科床位增至 35 万张,LDR 产房覆盖率达 100%;  

无痛分娩率由 2024 年的 53% 提升至 80%;  

分娩满意度(第三方调查)≥90%;  

 估算每年可多留住 50 万潜在生育家庭,直接带动相关消费 300 亿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