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用中医药杂志

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《实用中医药杂志》是在已故世界著名科学家、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卢嘉锡教授亲自指导下,由新兴的直辖市——重庆市创办的、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优秀学术月刊。本刊从实用出发,以临床实践的学术研究和成果推广为重点,同时兼顾医药评介,提供医药开发、应用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和资料,主要刊登与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报道及学术研究有关的文论,辟有:《论著》、《观察与研究》、《临床报道》、《非药物疗法》、《中西医结合》、《临床研究》、《方药外用》、《老中医经验》、《证治集粹》、《证治探讨》、《中医护理》、《新药展示》、《医生评药》、《神州药房》、《诊疗警示》、《医师笔谈》、《民间医生》、《临床护理》、《医院管理》、《中医保健》、《综述》、《杏林人物》、《杏林新秀》等20多个主要栏目。杂志具有实用、新颖、兼蓄、多彩的特色,已成为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的中医畅销杂志之一。现发行面已覆盖全国各省、市、自治区,并辐射到美国、日本、马来西亚和台湾、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,发行量稳居全国前列。本刊大16开,彩色精印,2010年为72页,每期订价5.50元。半年价33.00元,全年价66.00元。邮发代号78-100,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:CN50-1056/R,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:ISSN1004-2814。全国各地邮局均可预订,脱订者也可直接向杂志编辑部办理邮购。刊社地址: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太平洋广场B座14-7。邮编:400015。联系电话:023-63736801(编辑部)、63846413(广告部)、63720745(办公室/传真)。凭订阅单复印件投稿,同等条件优先选用。欢迎各医药单位、院校、厂家刊登宣传品和广告,有关事项请电话联系(023-63846413)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高温预警下的科学防暑攻略:从预警识别到急救措施

时间:2025-06-06 14:48:47

随着气温的逐渐攀升,炎炎夏日已悄然来临,高温天气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,更潜藏着中暑这一健康威胁。近期,气象部门频繁发布高温预警,从黄色到橙色,直至红色的警报,预示着40℃的酷热即将席卷而来。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下,如何科学防暑,成为了每个人都应掌握的生存技能。今天,我们有幸邀请到急诊科医生,为大家传授一套实用的防暑攻略,让我们在热浪中也能保持清凉与健康。

一、高温预警颜色的含义

在防暑之前,首先需要了解高温预警信号的颜色所代表的含义。根据规定,高温预警分为三级:黄色预警表示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℃以上;橙色预警则意味着气温将进一步上升,达到或超过37℃;而红色预警则是最高级别的警告,预示着极端高温天气的到来,此时气温往往突破40℃,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。这些预警信号不仅是对天气的预报,更是对公众采取防暑措施的紧迫提醒。

二、中暑的核心症状及识别

中暑并非一朝一夕之事,它往往伴随着一系列明显的体征和症状。最常见的包括头晕、恶心、高热、抽搐乃至昏迷。这些症状是身体在高温环境下无法有效散热,导致体温调节失衡的表现。特别是当体温持续升高,超过40℃时,人体的各项机能将受到严重损害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及时识别中暑症状,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。

三、高危人群需特别关注

在高温天气下,有些人群更容易受到中暑的威胁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,体温调节能力减弱,成为中暑的高风险群体。儿童则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全发育成熟,加上活动量大,容易出汗过多而引发中暑。户外工作者,如建筑工人、环卫工人等,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,缺乏足够的休息和饮水,也是中暑的高发人群。此外,慢性病患者,如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患者,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,身体对高温的耐受力降低,同样需要格外注意防暑降温。

四、科学防暑策略大公开

面对高温天气,科学防暑是关键。以下是一套实用的防暑策略,供大家参考:

  1.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:尽量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下午两点时段进行户外活动。如需外出,务必做好防晒措施,如佩戴遮阳帽、太阳镜,涂抹防晒霜等。同时,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,以减少汗液蒸发受阻,降低体温。

  2.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:对于户外工作者来说,应尽可能调整工作时间,避开高温时段作业。增加午休时间,保证充足的睡眠,有助于恢复体力,提高身体对高温的适应能力。

  3. 科学补水与电解质:在高温天气下,人体容易出汗过多,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流失。因此,及时补充水分至关重要。建议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,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。同时,避免饮用过多含糖饮料或冷饮,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。

  4. 物理降温方法:当感到身体过热时,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来降低体温。例如,用湿毛巾擦拭额头、颈部、手腕等处,或者使用冰块、冷水浸泡的毛巾敷在腋窝、腹股沟等大动脉附近,以加速散热。此外,还可以通过洗澡、吹风扇等方式来降低体温。

  5. 饮食调理:在高温天气下,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,多吃新鲜蔬菜水果,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。同时,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暑作用的食物,如西瓜、黄瓜、苦瓜等。避免食用油腻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以免加重身体负担。

五、中暑急救措施不可少

尽管我们采取了各种防暑措施,但中暑仍然有可能发生。一旦发现有人中暑,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:

  1. 立即转移至阴凉处:将中暑患者迅速移至阴凉、通风的地方,以避免进一步受热。可以选择树荫下或室内空调房间等地方。

  2. 解开衣物:解开患者的衣服,以便于身体散热。同时,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、颈部、手腕等处,帮助降温。

  3. 物理降温:对于重度中暑患者,可以使用冰块或冷水浸泡的毛巾敷在患者的颈部、腋窝和腹股沟等大动脉附近,以加速散热。但注意避免直接将冰块接触皮肤,以免造成冻伤。

  4. 补充电解质:如果患者意识清醒,可以给予适量的温开水或淡盐水饮用,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。但注意不要一次性饮用过多,以免引起不适。

  5. 及时就医:如果患者症状严重,如出现高热、抽搐、昏迷等情况,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治疗。

科学防暑是保障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。在高温天气下,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,采取有效的防暑措施,避免中暑的发生。同时,也要了解中暑的急救知识,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。让我们共同迎接炎炎夏日的挑战,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吧!